朗笑明月,时眠落花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读《岛上书店》


与这本书相遇,是在附近新开的新华书店里。彼时它跻身于茫茫书海之中,底面朝上,毫不起眼。我的目光也只是漫不经心地扫过,极偶然地,瞥见书封上有一段这样的话:

“岛上书店是间维多利亚风格的小屋,门廊上挂着褪色的招牌,上面写着: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

我的本能告诉我,它或许与《根西尼岛与土豆泥馅饼俱乐部》、《查令十字街84号》相似,而我向来喜欢这一“书呆子”类型的图书。于是将它带回家,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一口气读完。

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

A.J.费克里,人近中年,住在一座名叫艾丽丝的小岛上,经营着一家销量并不见佳的书店。妻子妮可已经怀孕两个月,却因一场车祸去世。这让原本就有些愤世嫉俗的A.J.开始酗酒,继而厌倦工作,厌倦生活。他打算关掉书店,靠拍卖一本爱伦·坡的珍本诗集过退休生活。

有一天晚上,他喝醉了,梦到他的妻子在身边,万念俱灰,准备溺死在酒瓶里算了。

等第二天醒来,他发现诗集被盗了。

A.J.愈发自暴自弃,他索性不锁上书店的门,因为那里根本就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这样又过了几个星期,某个晚上,书店忽然多出了个名叫玛雅的两岁小女孩,孩子的母亲只给他留了张纸条,纸条上说,希望孩子在一个有书本的地方长大。

A.J.决定抚养这个女婴。

……

这注定是一个关于爱与救赎的故事,不用翻下去,也能隐约猜到故事的走向。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带着暖意的轻松,小说的行文也轻松而雅致,因此,我毫不费力地就读到了结尾。果然——

像所有故事应该发展的那样,原本孤僻的书店老板生活因为这个小小的婴儿发生了巨变:以前一直对绘本不感兴趣的他成为了这方面的专家,以前对镇上事物漠不关心的他开始组织读书小组、购进过去不屑一顾的女性读物、为玛雅的舞蹈学校制作道具……至于人际关系方面,以前的书店老板无牵无挂,现在他的前小姨子伊斯梅成了孩子的教母,警长兰比亚斯成了孩子的教父,出版社女业务员阿米莉娅也和他越走越近……

书店老板就这样一步步走出了封闭,他和志趣相投的出版社业务员结婚,养育玛雅成为了个乐观、聪慧的小书呆子。尽管在书的末尾,他不幸患上了肿瘤,但最后的最后,他想的是:

我们读书而后知道自己并不孤单。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

就像这个孤岛中唯一的书店一样,孤单,亦或是不孤单,其实取决于外界的洪流与你的内心深处的涓涓坚守是否能够相交相融,如果它们交融汇流,那你的人生必将变得辽阔而汹涌。

我想,这大约就是这本书不那么俗套的地方。

除了被讲滥了爱,它还有一点其他的意思。

书店老板A.J.曾经就是那样一个独立而孤守的存在。他读书读到了文学博士,却因为妻子所说的一句“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一家书店,就算不上个地方了”,而选择在孤岛上经营一家书店。他不喜欢后现代注意、后世界末日的背景、已亡故的讲述者以及魔幻现实主义,不喜欢按侦探文学或者幻想文学的路子来写的类型小说,哦,他还不喜欢名人的图文书、体坛人物的回忆录、搭电影顺风车的版本……因为以上种种,岛上书店所卖的图书种类寥寥,只有夏天游客多的时候,才能勉强提高一下销量——然而必须要多说一句,A.J.还非常讨厌游客。

这就是骄傲得有些自我中心的A.J.,既烦恼书店不赚钱,却又对一般人感兴趣的书籍嗤之以鼻。在玛雅没有到来之前,他抗拒俗世,害怕自己内心中的珍贵的那一部分被外界同化——这大概就是作者最心怀善意的地方:有多少愤世嫉俗的人其实内心深处也有相同的执着?因为恐惧被世俗同化,所以拒接爱与被爱。A.J.的幸运之处在于那个从天而降的婴儿,那个拯救了一切的女婴,就像把隐秘的钥匙,开启了他内心渴望世界的一扇门。

就如书中所说:

大多数人如果能给更多事情一个机会的话,他们的问题都能解决。


最后,摘录几句书中我很喜欢的话:

1、读小说需要在适合它的人生阶段去读。

2、有时候书本也要到适当的时候才会引起我们共鸣。

3、开书店有几分英雄气概,收养一个孩子也有几分英雄气概。

4、关于政治、上帝和爱,人们都讲些无聊的谎话。想要了解一个人,你只需问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本书?”

5、玛雅知道她的妈妈把她留在小岛书店,但是也许每个小孩在某个岁数都会遇到这种事。有些孩子被留在鞋店,有些被留在玩具店,还有些被留在三明治店。你的整个人生都取决于你被留在什么店里。她可不想生活在三明治店。

6、一旦一个人在乎一件事,就发现自己不得不开始在乎一切事。

7、没有人会漫无目的的旅行,那些迷路者是希望迷路。


评论
热度(1)

© 酒公子 | Powered by LOFTER